dufaxing To be a better man

5G NR物理层基础2(下行物理信道与信号)

2025-08-22
NR


KYHHbj.png

博客地址

0. 前言

从数据链路层开发者的角度出发,总结经常遇到的下行物理信道与信号一些基本概念。


1.物理信道

1.1 PDSCH

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:这是承载下行用户数据(来自的RLC/MAC)的核心信道。主要处理流程:加扰、调制、层映射、预编码、资源映射等。

1.2 PDCCH

物理下行控制信道:这是网络驱动UE的MAC层的主要的方式。因为它携带DCI,告诉UE在何处(时频资源)、以何种格式(MCS)、如何(HARQ信息)接收PDSCH或发送PUSCH。物理层需要持续监听PDCCH。

1.3 PBCH

物理广播信道:承载UE接入网络所必须的部分关键系统信息。


2 DCI

DCI: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,这非常重要,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开发者,最需要了解的是网络指示UE发送/接收数据时间点。

flowchart TD
A[DCI格式] --> B[下行调度]
A --> C[上行调度]
A --> D[组公共调度]

B --> B1[格式 1_0<br>紧凑下行调度<br>]
B --> B2[格式 1_1<br>标准下行调度<br>]

C --> C1[格式 0_0<br>紧凑上行调度<br>]
C --> C2[格式 0_1<br>标准上行调度<br>]

D --> D1[格式 2_0<br>时隙格式指示]
D --> D2[格式 2_1<br>抢占指示]
D --> D3[格式 2_2<br>上行功控指令]
D --> D4[格式 2_3<br>上行功控指令]

B1 -.->|常用 RNTI| R1[C-RNTI, CS-RNTI<br>SI-RNTI, P-RNTI...]
B2 -.->|常用 RNTI| R2[C-RNTI, CS-RNTI]

C1 -.->|常用 RNTI| R3[C-RNTI, TC-RNTI]
C2 -.->|常用 RNTI| R4[C-RNTI]

D1 -.->|专用 RNTI| R5[SFI-RNTI]
D2 -.->|专用 RNTI| R6[INT-RNTI]
D3 -.->|专用 RNTI| R7[TPC-PUSCH-RNTI]
D4 -.->|专用 RNTI| R8[TPC-PUCCH-RNTI]

2.1 主要 DCI 格式功能说明

用于指示UE在何处接收PDSCH数据。

  • DCI Format 1_0紧凑下行调度

    • 功能:用于调度PDSCH。它包含最精简的必要信息字段,开销小。

    • 场景

      • 初始接入:在随机接入过程中,由TC-RNTI加扰。

      • 系统消息调度:由SI-RNTI加扰,通知调度SIB1或其他SIB的PDSCH。

      • 寻呼消息调度:由P-RNTI加扰,通知调度寻呼消息的PDSCH。

      • 常规调度:也可由C-RNTI或CS-RNTI加扰,进行简单的数据调度。

    • 特点:信息字段大小固定,UE已知,便于盲检。

  • DCI Format 1_1标准下行调度

    • 功能:用于调度PDSCH。它包含比1_0更丰富的信息,支持5G的高级特性。

    • 场景:由C-RNTI或CS-RNTI加扰,用于UE常规数据业务的调度。

    • 额外信息(相比1_0)

      • 载波指示:在载波聚合(CA)时指示哪个成员载波。

      • 带宽部分(BWP)指示:指示激活哪个BWP。

      • MIMO相关:包含层数、预编码、天线端口等用于空间复用的信息。

      • CBG(CodeBlock Group)传输:支持基于码块组的重传。

    • 特点:字段大小可配置,功能更强大,是下行数据调度的主力。

用于指示UE在何处以及如何发送PUSCH数据。

  • DCI Format 0_0紧凑上行调度

    • 功能:用于调度PUSCH。与1_0类似,是最精简的上行授权。

    • 场景

      • 初始接入:在随机接入MSG3发送过程,由TC-RNTI加扰。

      • 常规调度:由C-RNTI加扰,进行简单的上行数据发送。

    • 特点:信息字段大小固定,通常与DCI 1_0大小相同,便于UE盲检(减少检测次数)。

  • DCI Format 0_1标准上行调度

    • 功能:用于调度PUSCH。支持5G上行高级特性。

    • 场景:由C-RNTI加扰,用于UE常规上行数据业务的调度。

    • 额外信息(相比0_0)

      • 载波指示:用于上行CA。

      • BWP指示:指示上行BWP。

      • MIMO相关:支持上行传输预编码和MIMO。

      • CSI请求:指示UE在发送PUSCH时一并上报信道状态信息(CSI)。

    • 特点:字段大小可配置,是上行数据调度的主力。

2.1.3 组公共(Group-Common)DCI格式

这些DCI不是发给某个特定UE,而是发给一组UE的,由特定的RNTI加扰。

  • DCI Format 2_0时隙格式指示(SFI - Slot Format Indicator)

    • 功能:动态指示一个或多个时隙中每个符号的方向(下行、上行、灵活)。

    • RNTI:SFI-RNTI。

    • 作用:避免上下行干扰,特别是在TDD系统中实现动态时隙结构。

  • DCI Format 2_1抢占指示(Preemption Indication)

    • 功能:通知UE,之前某个下行传输中的一部分资源可能被高优先级业务(如URLLC)“抢占”了,导致接收错误。UE收到后可以忽略被抢占部分的数据,等待重传。

    • RNTI:INT-RNTI。

    • 作用:保障高可靠性低时延业务,并提升eMBB业务的效率。

  • DCI Format 2_2用于PUSCH和PUCCH的上行功控(Uplink Power Control)

    • 功能:发送传输功率控制(TPC)命令,用于调整一组UE的PUSCH或PUCCH的发射功率。

    • RNTI:TPC-PUSCH-RNTI 或 TPC-PUCCH-RNTI。

  • DCI Format 2_3用于SRS的上行功控

    • 功能:发送TPC命令,用于调整一组UE的SRS(探测参考信号)的发射功率。

    • RNTI:TPC-SRS-RNTI。

2.2 K0:PDSCH时域资源分配偏移量

定义

  • K0 指的是从承载DCI(下行授权)的PDCCH所在时隙该DCI所调度的PDSCH(承载下行数据的共享信道)所在时隙之间的时间偏移。

  • 单位是时隙(Slot)

  • 公式表示PDSCH时隙 = PDCCH时隙 + K0

具体含义
当UE在一个时隙(记为时隙 n)中成功解码出一个下行授权DCI后,这个DCI告诉UE:“我给你调度的下行数据,不在现在这个时隙,而是在未来的 K0 个时隙之后,也就是时隙 n + K0 中。”

配置位置

K0的值并非固定不变,也不是由DCI直接用一个数字字段指示的。它的配置机制更为灵活,涉及以下两层配置:

    1. RRC高层信令配置(预定义表格):
      • 网络通过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为UE配置一个或多个 “PDSCH时域资源分配”表。这个表是一个列表,其中包含了多行可能的时域参数组合,每一行都定义了一个 K0 值以及其他参数(如PDSCH的起始符号和持续长度)。
      • 在38.331协议中 PDSCH-Config -> pdsch-TimeDomainAllocationList 配置,格式如下:
      •   PDSCH-TimeDomainResourceAllocation ::=   SEQUENCE {
              k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TEGER(0..32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PTIONAL,   -- Need S
              mappingTy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UMERATED {typeA, typeB},
              startSymbolAndLength                    INTEGER (0..127)
          }
        
    1. DCI动态指示(索引)
      • 在具体的某个下行授权DCI(如DCI format 1_0或1_1)中,会包含一个名为 “时域资源分配” 的字段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 (38212)。这个字段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K0数值,而是一个索引(Index)

      • UE收到DCI后,根据这个索引值,去查询网络通过RRC信令为其配置好的那个“PDSCH时域资源分配”表,从而找到对应的那一行,也就知道了本次传输的具体 K0、起始符号和持续时间。

      • 例如:如果DCI中的“时域资源分配”字段指示索引为 2,UE查表得知 K0 = 1。这意味着UE将在当前PDCCH所在时隙的下一个时隙(n+1)接收PDSCH。

2.3 K1:UE接收PDSCH到发送反馈的时间偏移量

定义

  • K1 定义了从 UE接收PDSCH(下行数据)的时刻UE发送对应HARQ反馈(ACK/NACK)的时刻 之间的时间偏移。

  • 它的核心作用是:告诉UE应该在收到数据之后的哪个时间点,向网络汇报“收到下行数据的结果”。

  • 公式表示HARQ-ACK 反馈时隙 = PDSCH 时隙 + K1

没有K1,网络就无法知道UE是否成功接收了数据,也就无法触发高效的重传。 K1的配置遵循 “RRC预配置多个选项 + DCI动态指示” 的模式。

    1. RRC 高层信令配置(预定义列表)
      • 网络可以通过 RRCReconfiguration 等RRC消息中的 PUCCH-Config IE 为UE配置一个可用的K1值列表。

      • 在38.331协议中:UplinkConfig -> PUCCH-Config 内,有一个叫做 dl-DataToUL-ACK 的字段。这个字段是一个列表,包含了多个可供选择的K1值(单位为时隙)。
      •   PUCCH-Config ::= {
          ...
          dl-DataToUL-AC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EQUENCE (SIZE (1..8)) OF INTEGER (0..15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PTIONAL, -- Need M
          ...
          }
        
    1. DCI 动态指示(指定具体值)
      • 在调度PDSCH的下行授权DCI(无论是DCI format 1_0 还是 1_1)中,都有一个专门的字段叫做 PDSCH-to-HARQ feedback timing indicator (38212),这个字段的值是一个索引(Index)**。
      • UE收到DCI后,用这个索引去查询RRC配置的 dl-DataToUL-ACK 列表,从而确定本次传输具体使用哪个K1值。

2.4 K2:PUSCH时域资源分配偏移量

定义

  • K2 指的是从承载DCI(上行授权)的PDCCH所在时隙该DCI所调度的PUSCH(承载上行数据的共享信道)所在时隙之间的时间偏移。

  • 单位同样是时隙(Slot)

  • 公式表示PUSCH时隙 = PDCCH时隙 + K2

具体含义
当UE在一个时隙(时隙 n)中成功解码出一个上行授权DCI后,这个DCI告诉UE:“我允许你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,不是现在,而是在未来的 K2 个时隙之后,也就是时隙 n + K2 中。”

配置位置

K2的配置机制与K0完全类似,也采用“RRC配置表 + DCI动态索引”的方式:

    1. RRC高层信令配置(预定义表格):
      • 网络通过RRC信令为UE配置一个 “PUSCH时域资源分配”表。这个表中的每一行同样定义了 K2、PUSCH的起始符号和持续长度等参数。
      • 在38.331协议中 UplinkConfig -> PUSCH-ServingCellConfig -> PUSCH-Config -> pusch-TimeDomainAllocationList配置,格式如下:
      •   PUSCH-TimeDomainResourceAllocation ::=  SEQUENCE {
              k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TEGER(0..32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PTIONAL,   -- Need S
              mappingTy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UMERATED {typeA, typeB},
              startSymbolAndLength                    INTEGER (0..127)
          }
        
    1. DCI动态指示(索引):
      • 在上行授权DCI(如DCI format 0_0或0_1)中,同样有一个 “时域资源分配” 字段。这个字段也是一个索引值。
      • UE根据这个索引,去查询配置好的“PUSCH时域资源分配”表,从而确定本次上行传输的具体 K2 值。
      • 例如:如果DCI指示索引为 3,UE查表得知 K2 = 4。这意味着UE需要在收到DCI后的第4个时隙(n+4)才能发送PUSCH

2.5 时序链举例

2.5.1 UE下行接收数据流程

  • RRC配置:

    • PDSCH时域资源分配表: K0 可选 {0, 2, 4}

    • HARQ反馈时序列表 (dl-DataToUL-ACK): K1 可选 {3, 4, 6}

  • 起始时隙: 时隙 n

  • DCI格式: DCI format 1_1 (非回退下行授权)

流程步骤:

  1. 时隙 n: 网络下发调度指令 (PDCCH)

    • 网络在时隙n的PDCCH信道上发送DCI。

    • DCI内容关键字段:

      • 时域资源分配字段: 索引为0。

      • PDSCH-to-HARQ反馈时序字段: 索引为2。

      • 频域资源分配、MCS 等字段。

  2. 时隙 n: UE接收并解析DCI

    • UE成功解码出DCI。

    • UE查表得知:K0 = 2, K1 = 6

    • UE现在知道:

      • 数据将在 时隙 n+2 发送给我(PDSCH)。

      • 我必须在收到数据后的 6个时隙内 给出反馈。

  3. 时隙 n+2: UE接收下行数据 (PDSCH)

    • UE在时隙n+2,根据DCI指示的精确频域资源和调制编码方案,接收PDSCH信道上的数据。

    • UE对数据进行解码。

  4. 时隙 n+2+6 = n+8: UE发送反馈 (PUCCH)

    • UE根据解码结果,在时隙n+8上通过PUCCH信道发送HARQ-ACK反馈。

    • 如果解码成功 -> 发送 ACK

    • 如果解码失败 -> 发送 NACK

timeline
    title UE下行接收数据流程
    section 时隙 n
        PDCCH : 网络发送DCI 1_1
        : UE解码得知 K0=2, K1=6
    section 时隙 n+2
        PDSCH : UE接收下行数据
    section 时隙 n+6
        PUCCH : UE发送HARQ-ACK反馈

2.5.2 UE上行发送数据流程

  • RRC配置:

    • PUSCH时域资源分配表: K2 可选 {1, 2, 4, 8}
  • 起始时隙: 时隙 m

  • DCI格式: DCI format 0_1 (非回退上行授权)

流程步骤:

  1. 时隙 m: 网络下发调度许可 (PDCCH)

    • 网络在时隙m的PDCCH信道上发送DCI。

    • DCI内容关键字段:

      • 时域资源分配字段: 索引为2。

      • 频域资源分配、MCS 等字段。

  2. 时隙 m: UE接收并解析DCI

    • UE成功解码出DCI。

    • UE查表得知:K2 = 4

    • UE现在知道:

      • 我被允许在 时隙 m+4 发送上行数据(PUSCH)。
  3. 时隙 m ~ m+4: UE准备数据

    • UE在等待的这几个时隙内,根据DCI指示的MCS,将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、调制,生成无线信号。数据链路层关键时序要求
  4. 时隙 m+4: UE发送上行数据 (PUSCH)

    • UE在时隙m+4,精确地在DCI指示的频域资源和符号上,通过PUSCH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网络。
timeline
    title UE上行发送数据流程
    section 时隙 m
        PDCCH : 网络发送DCI 0_1
        : UE解码得知 K2=4
    section 时隙 m - m+4
        : UE准备待发送数据
    section 时隙 m+4
        PUSCH : UE发送上行数据

2.6 NDI

新传 vs. 重传:NDI (New Data Indicator) 字段

  • 字段位置:在调度下行数据(PDSCH)的DCI(如Format 1_0, 1_1)和调度上行数据(PUSCH)的DCI(如Format 0_0, 0_1)中,都有一个1比特的NDI字段。

  • 工作原理

    • 初始传输:gNB(基站)要调度一次新的数据传输时,它会翻转(Toggle) NDI比特的值(即与上一次调度同一个HARQ进程的NDI值相比,0变1或1变0)。

    • 重传:gNB要调度一次重传时,它会保持(Not Toggle) NDI比特的值(即与上一次调度同一个HARQ进程的NDI值相同)。

  • UE侧行为

    1. UE成功解码DCI后,会读取其中的HARQ进程ID字段,找到对应的HARQ进程缓冲区。

    2. UE将该DCI中的NDI值,与此HARQ进程中存储的上一次接收到的NDI值进行比较。

    3. 如果两个值不同 -> 解释为 “新传” 。UE会清空该HARQ进程缓冲区的旧数据,准备存储新的传输块(TB),并期望收到一个全新的数据包。

    4. 如果两个值相同 -> 解释为 “重传” 。UE不会清空缓冲区,而是将这次收到的新数据与之前缓存的失败数据进行合并(Combining),以提升解码成功率。

2.7 RV

冗余版本 (RV - Redundancy Version) 字段

  • 字段位置:在包含调度信息的DCI(如DCI 1_1, 0_1)中,有一个2比特的RV字段。

  • 作用:RV指示了本次传输所使用的比特选择起点。一个传输块(TB)经过信道编码(LDPC)后,会生成一个大的编码后比特流。RV定义了从哪个位置开始选取比特来组成本次发射的码字。不同的RV版本会发送系统比特和校验比特的不同组合。

    • RV = 0:包含最多的系统比特,对于初始解码成功至关重要。

    • RV = 1, 2, 3:包含更多的校验比特,用于重传时与之前接收的数据进行合并,以对抗不同的错误模式。

  • UE侧行为

    1. UE从DCI中提取出这2比特的RV值(例如 00 代表 RV=0, 01 代表 RV=1,等等)。

    2. UE根据RV值,知道本次接收的数据在整个编码比特流中的起始位置。

    3. 在进行LDPC解码时,UE会使用RV信息来正确地解速率匹配(De-rate-matching),即知道收到的这些比特对应原始编码流的哪一部分,从而进行正确的软比特合并和解码。

2.8 MCS

调制与编码策略 (MCS -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) 字段,5比特,在DCI(0_0, 0_1, 1_0, 1_1)都含有。

  • 指示了本次传输所使用的调制方式(如 16QAM, 64QAM, 256QAM)和目标编码速率(Code Rate)。UE根据MCS索引查表,获得具体的调制阶数和TBS(传输块大小),从而知道如何解调和解码物理信道上的数据。

2.7 上行DCI传输指示


3 物理信号

3.1. 解调参考信号 (DM-RS)

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

  • 功能:用于下行信道估计,以便UE能够对PDSCH或PDCCH进行相干解调(简单说,就是补偿无线信道造成的失真)。

  • 特点

    • UE专属:每个UE的DM-RS是独一无二的,基于其Cell-ID、RNTI、时频资源位置等参数生成,避免了用户间的干扰。

    • 前置性:DM-RS被放置在与其关联的PDSCH/PDCCH相同的时频资源块内,即“频带内”传输。这意味着UE可以基于DM-RS获知它所要解调的数据所经历的信道特性,非常精准。

    • 可配置:支持前端加载(Front-loaded),允许在符号的前端放置额外的DM-RS,以支持高速移动场景。

3.2.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 (PT-RS)

Phase-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

  • 功能:用于补偿高频段(如毫米波)通信中产生的相位噪声。相位噪声会导致接收信号的相位随机抖动,尤其是在高频率和高阶调制(如256QAM, 1024QAM)下,这个问题尤为严重。

  • 特点

    • 高密度时域,低密度频域:通常在时域上每个符号都有,但在频域上间隔多个子载波。

    • 依赖DM-RS:PT-RS的端口与DM-RS端口存在准共址(QCL)关系,UE需要先通过DM-RS进行粗信道估计,再利用PT-RS进行更精细的相位跟踪。

    • 按需配置:并非所有场景都需要。通常在高频段和高阶调制时由网络配置并触发。

3.3.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(CSI-RS)

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

3.3.1 核心功能与目的

CSI-RS的核心功能是供终端(UE)对下行信道进行测量和特性估计,并将测量结果以信道状态信息(CSI) 的形式反馈给基站(gNB)。gNB利用这些反馈信息做出智能的决策,从而实现高频谱效率高可靠性的通信。

具体来说,其目的包括:

  1. 信道质量测量(CQI):UE测量CSI-RS的接收功率(RSRP)和信噪比(SINR),从而计算出信道质量指示(CQI)。gNB根据CQI为UE选择合适的调制与编码策略(MCS)

  2. 波束管理与测量:在毫米波等高频段,gNB使用多个波束覆盖小区。UE测量不同波束上发送的CSI-RS的信号质量,并向gNB报告最佳波束。gNB据此选择最优的发射/接收波束对,此过程称为波束管理

  3. 空间特性测量(PMI/RI)

    • 预编码矩阵指示(PMI):UE根据信道测量,向gNB推荐一个最优的预编码矩阵。这个矩阵用于gNB的波束赋形,使信号能量集中指向该UE。

    • 秩指示(RI):UE建议gNB在当前信道条件下可同时传输的数据流层数(Rank)。RI=1代表单流传输(可靠性高),RI>1代表空间复用(速率高)。

  4. 时频跟踪:用于辅助UE进行精细的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。

  5. 无线链路监测(RLM):UE通过持续测量CSI-RS来监控下行链路质量,判断是否处于同步失步(Out-of-Sync)或同步(In-Sync)状态,从而触发无线链路失败(RLF)等过程。

3.3.2 主要特点

  1. 高灵活性:这是CSI-RS最显著的特点。其带宽、端口数、密度、时频位置和周期都高度可配置,可以完美适配不同场景(eMBB, URLLC, mMTC)的需求。

  2. 低开销:与总是全带宽发送的LTE-CRS不同,CSI-RS可以按需在频域上稀疏配置(例如,每4个RB才配置1个),大大降低了信号开销。

  3. 波束赋形:CSI-RS可以与SSB一样,使用模拟波束进行发送。每个CSI-RS资源都可以代表一个独立的波束,这是实现高频段波束管理的基础。

  4. 非UE专属与UE专属

    • 非周期CSI-RS:由DCI动态触发,用于按需的瞬时信道测量,时延低。

    • 半持续CSI-RS(SP-CSI-RS):通过MAC-CE激活,通过DCI触发,用于周期性和动态性的平衡。

    • 周期CSI-RS(P-CSI-RS):通过RRC配置其周期和偏移,长期存在,用于波束管理、RLM等。

3.3.3 关键概念与配置

3.3.3.1 CSI-RS 资源(Resource)

一个CSI-RS资源在时频网格上占据一组特定的资源元素(RE)。它由以下参数定义:

  • 端口数(Number of Ports):可以是1、2、4、8、12、16、24、32。端口数越多,支持的空间维度(MIMO流数)就越高。

  • 时频密度(Density):例如,每个RB内每个端口占1个或0.5个RE。

  • 频域配置:在频域上的位置(例如,配置的起始RB和带宽)。

  • 周期与偏移(对于周期/半持续CSI-RS):配置其出现的周期(如10, 20, 40, 80 slot)和 slot/符号偏移。

3.3.3.2 CSI-RS 资源集(Resource Set)

一个资源集是一个或多个CSI-RS资源的集合。网络会为UE配置一个或多个资源集,每个资源集有特定用途:

  • 波束管理:一个资源集中的多个资源通常代表不同的发射波束。UE需要测量集内所有资源,并报告信号最好的那个(基于L1-RSRP)。

  • 信道测量(用于CQI/PMI/RI上报):一个资源集通常只包含一个资源,UE基于该资源进行完整的CSI测量和上报。

3.3.3.3 CSI 上报配置(Report Configuration)

这定义了UE如何上报上报什么以及何时上报。它链接到一个CSI-RS资源集。

  • 上报类型

    • 宽带上报:对整个带宽给出一个整体的CQI/PMI。

    • 子带上报:将带宽分成多个子带,分别上报每个子带的CQI/PMI,更精细但开销大。

  • 上报内容:可以是完整的CSI(CQI/PMI/RI),也可以只是波束测量结果(如SSBRI/CRI + L1-RSRP)。

  • 上报时机:周期上报、半持续上报(由MAC-CE激活,DCI触发)、非周期上报(由DCI触发)。

3.3.4 工作流程举例:波束管理

  1. 配置:gNB通过RRC信令为UE配置一个CSI-RS资源集,其中包含4个CSI-RS资源(代表4个不同的发射波束)。

  2. 测量:gNB在4个波束上依次发射这4个CSI-RS资源。UE分别测量每个CSI-RS资源的信号质量(如L1-RSRP)。

  3. 上报:UE将测量结果汇总,选择信号最好的那个CSI-RS资源(即最佳波束),并将其索引(CRI) 和对应的RSRP值反馈给gNB。

  4. 决策与调度:gNB收到反馈后,得知哪个波束对该UE最佳。后续在向该UE发送PDSCH或PDCCH时,就使用这个最优波束进行发射,从而获得最高的信号增益。

3.4. 主同步信号 (PSS) 和 辅同步信号 (SSS)

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&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

  • 功能:共同组成SS/PBCH Block(SSB),是UE接入网络的第一步。

    • PSS:帮助UE完成符号同步小区ID的一部分检测(标识物理层小区ID组中的具体ID)。

    • SSS:在PSS的基础上,帮助UE完成帧同步小区ID组的检测

    • 结合PSS和SSS,UE可以解出物理层小区ID(共1008个),并确定5ms定时边界。

  • 特点

    • 固定模式:在时频域上的位置相对固定(位于SSB的中心频点附近)。

    • 周期性广播:以固定的周期(如20ms)在多个波束上扫描发送,以实现小区覆盖。

UE开机的初始小区搜索流程”:

  1. 盲搜PSS:UE在可能频点上扫描,寻找PSS信号。找到后,完成符号同步和部分PCI识别。

  2. 解码SSS:根据PSS的位置,找到并解码SSS,完成帧同步和完整的PCI识别。至此,UE已经和小区实现了时频同步,并知道了小区的唯一身份标识(PCI)。

  3. 解码PBCH:基于已知的PCI,UE可以解码PBCH,获取至关重要的MIB信息。

  4. 随机接入:UE根据MIB中指示的CORESET#0配置,去监听PDCCH,以期找到调度SIB1的DCI。只有成功解码SIB1,UE才能获取到随机接入配置等信息,从而真正开始“连接”到网络(即随机接入过程)。


参考资料

3GPP TS 38.212

3GPP TS 38.331

《5G NR物理层规划与设计》

《5G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标准详解》

《5G技术核心与增强:从R15到R17》


Similar Posts

Comments